“无形之手”:浅谈玄学下的加密秩序
加密货币市场在经历了 2024 年的疯狂牛市后,如今已凸显熊市周期初期特征,同时伴随宏观流动性,包括美国政治因素、关税政策和加息信息等政策影响,加密市场的链上活跃度、期货波动率、BTC ETF 资金流出等数据影响,加密市场风向标 bitcoin 逐步由避险资金转变为风险资金。
在这样的环境下,传统投资逻辑在这样的乱局中显得苍白无力,VC 轮驱动的短期主义榨取着行业的残余价值,Meme 热潮演化为 PVP 的终极狂欢。当数据分析与基本面研究难以为继,投资者开始将目光投向一个看似“非理性”的领域——玄学。作为 Web3 加密人士的肾上腺安慰剂,玄学在市场摇摆不定的迷雾中,化身为情绪的 vending machine。
2017 年,Twitter 上一位名为“Mastering Bitcoin”的匿名用户曾预言比特币将在 2017 年底突破 1 万美元,当时市场普遍认为这是痴人说梦,然而年底比特币飙升至近 2 万美元,让这位“预言家”名声大噪;
2019 年,匿名分析师 PlanB 提出比特币的“存量-流量模型”(S 2 F),预言比特币价格将随着减半事件呈指数级增长,随后四年周期定论被奉为加密圣经;
如今,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,曾借助风水大师的神秘力量,特朗普国际大厦酒店成为芝加哥新地标;
这种“神秘规律”并非空穴来风,而是如星辰运行般暗藏脉络。它将木星的扩张、土星的肃杀、天王星的颠覆等天象意象,投射到加密市场的涨跌起伏之中。譬如,当木星顺行,市场往往迎来一波信心膨胀与价格狂欢,仿佛宇宙在低语繁荣的预言;而土星回归时,投资者则感受到无形的重压,市场进入收缩与洗牌的肃静时刻。这些规律虽无法以数学公式验证,却在情绪的潮汐中反复回响,与人性的贪婪、恐惧交织共生。
让我们回溯历史,探寻这些周期与玄学的交汇之处:
其中,深潮曾经在 24 年 9 月的一项加密市场调查中发现,华语用户高达 40% 的比例曾经参与过玄学行为,比如算命、烧香等,祈祷在牛市中获利,更层次的用户还会使用八字、星座等根据使用外力来扭转自己的财运,或规避熊市中的潜在厄运。这种现象并非单纯的迷信,而是玄学在加密市场中的一种文化投射——在高度不确定的投机环境中,当理性的分析工具失效,投资者便转而向命运寻求庇护。这种行为,既是对市场无常的无奈回应,也是对内心渴望掌控感的一种微妙表达。
更引人注目的是,这些玄学实践并非毫无章法。部分用户会根据农历节气或行星运行的“吉日”调整投资策略,比如在“木星进入狮子座”时加仓 BTC,或在“水星逆行”时减少杠杆操作。虽无科学依据,这些选择却在某种程度上与市场情绪的集体波动形成奇妙的共鸣——仿佛个人的玄学仪式,与市场的宏观周期在冥冥中达成了一种隐秘的和谐。
正如占星学家所言:“行星的运行周期与人类社会的经济脉动,存在深层的共鸣。”木星的扩张与逆行,土星的限制与回归,天王星的突变与颠覆——这些天体轨迹,恰似一只无形的手,拨弄着市场的弦音。涨跌之间,操盘手的影子若隐若现,而投资者则在宿命与自由的交错中,寻找属于自己的支点。
最近,LBank 社区发起了以“Web3星象学, 2025 年加密市场的宿命之轮已转动”为主题的 Space 讨论,将这一非传统视角推向台前。该 space 邀请了邀请了占星师 Hermione(@MysticHermione)、月姐 Wendy(@CryptoWendy 112)、奇门遁甲大师靖沣(@Jingfeng 8888)等加入,且获得 MetaEra、Odaily、TechFlow 深潮等媒体支持,这场尚未启幕的对话,已然引发期待——它不仅有望吸引行业观察者和投资者的关注,更以其潜在的现实意义,预示着对市场周期与情绪共振的全新探索。
在金融市场中,价值创造并非凭空出现,价值共识也并非一日形成,特别是 crypto 逐步中心化、政治化、高度投机化的环境下,玄学作为一个价值情绪的承载,并非完全依赖心理准则与市场走向,也不完全像是存粹的 crypto 营销依赖高度的资源整合形成的泡沫喧嚣,而是以价值准则和周期规律为根基,交织出一张既虚幻又真实的情绪之网。它既不似传统金融那样循规蹈矩地依赖实体产出,也不像投机泡沫般全然寄生于流动性的狂热,而是游走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,以神秘的叙事为支点,撬动市场参与者的集体想象。
玄学到底是在揭示市场的潜在规律,还是在编织一场情绪的幻梦?其核心魅力,或许正藏匿于这种混沌的边界中。在 Crypto 这个充满悖论的舞台上,价值与信仰从来不是泾渭分明,而是如星辰与阴影般共生共存,等待着每一个参与者去解读、去定义。